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 正文

妊娠遇上重度再障:东院产科联合多学科闯关夺隘保母婴平安

时间:2024-02-20

近日,东院产科联合麻醉科、手术室、血液内科、输血科,为一名孕36+5周妊娠合并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孕妇进行了剖宫产手术,顺利诞生出一名“小龙女”。张女士激动地说:“感谢省四院医务人员的付出,给予我们母女新生,我们全家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产妇张女士27岁,来自邯郸,在14岁时因鼻出血于天津某医院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药物治疗约4年,病情趋于稳定。2023年6月,张女士确定怀孕以后多次辗转于两地医院,确定妊娠风险及孕期管理,后期张女士按医嘱监测血小板情况。但在孕中期时,血小板出现下降趋势,至孕20周时血小板下降到80*109/L。面对日渐下降的血小板,张女士及其家人犯了难,且孕妇对本次妊娠意愿强烈,非常担心危及孩子的生命。

张女士在孕24周时来到东院产科张惠欣教授门诊。张惠欣教授随即联合血液内科对孕妇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分析,为其制定个体化妊娠期管理方案。在保障孕妇张女士生命安全的同时,以期能够延长妊娠到“小龙女”可存活的孕周。

随着孕周的增加,孕妇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孕35+周血小板降至28*109/L,血红蛋白降至61g/L,白细胞降至2.75*109/L。考虑各项血液指标下降明显,张惠欣教授遂将其收入院,随后,东院产科团队与血液内科副主任刘海生全面评估母婴情况,为提高胎儿生存率,给予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治疗。

治疗期间恰逢春节假期,东院产科副主任杨志芬与血液内科副主任刘海生多次就患者病情进行动态评估,并做好随时终止妊娠的准备。节日中,杨志芬副主任联合刘海生副主任,以及东院麻醉科主任贾丽、东院手术室护士长李淑军、东院输血科主任孙楠开展多学科讨论,制定完善的围术期管理方案,包括优化术中麻醉药物,最大程度降低对胎儿影响;充分备血,制定手术止血方案。他们详尽安排术后管理,以确保母婴生命安全。手术当日,东院产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医护人员紧密配合,麻醉科檀俊涛副主任医师和石新强医生全力保障麻醉安全,分娩顺利,“小龙女”重2520g,出血量少,术后母女健康状况良好。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东院产科共收治孕产妇26人,其中剖宫产手术11人,顺娩12人,喜迎23名龙宝宝,母婴均平安。

此次我院多学科协作帮助妊娠合并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孕妇闯过重重难关,充分发挥了我院学科综合优势带来的强大合力。这是东院产科开展”妊娠全周期多学科一体化管理模式”以来的又一生动实践,也体现了我院作为“省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在处理妊娠危急重症的能力和水平。依托我院强大的综合医疗平台,东院产科将持续致力于为孕产妇提供全方位、高水平、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概况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严重而少见的妊娠合并症。随着医学的发展,其不再是妊娠禁忌证,但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可引起孕产妇贫血、感染、出血及胎儿生长受限、胎死宫内等风险。其围产期保健是产科、血液科医生面临的严峻挑战。妊娠前已确诊的再障,应在病情控制稳定至少半年以上才可计划妊娠,并评估妊娠后疾病复发风险。

妊娠合并再障(pregnancy complicated with aplastic anemia, PCAA)孕期管理和监护应在三级综合性医院进行,由血液科、产科、新生儿科多学科联合管理和治疗。PCAA在妊娠期间血细胞计数具有显著下降趋势,病情进展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因此需要在不同孕周进行个体化管理和治疗,适时给予必要的药物或支持治疗。

产后继续支持治疗,密切检测血常规及炎症指标,维持产后1周内血小板计数>20*109/L,血红蛋白>70g/L。预防性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产后24h给予强效的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以预防产后出血。产褥期继续于血液科就诊随访,严格随诊,接受个体化评估和管理。

再障是一种严重而少见的妊娠合并症,重视孕前病情的评估和孕期管理,训练有素的多学科团队提供细致的监测和适当的支持治疗,有望改善PACC产妇及新生儿的结局,并最大限度地减轻疾病负担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