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 正文

“荧光导航”精准护航!我院肝胆外科手术实现新跨越

时间:2025-08-04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荧光腹腔镜技术为肝胆外科手术带来了革命性变革。近期,在彭利副院长的领导下,我院肝胆外科张萌主任医师团队联合手术室、CT磁共振科开展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影技术下的腹腔镜肝胆外科手术,该技术革新有效克服了传统腹腔镜手术中肿瘤定位困难、触觉反馈缺乏等瓶颈,显著提升了手术的精准性与安全性,为患者带来高质量的治疗效果。

吲哚菁绿(ICG)是一种安全无毒、具有荧光特性和药理特性,在临床科室被唯一批准的菁染料药。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体内,被肝脏摄取以游离形式分泌至胆汁。由于肝癌细胞对吲哚菁绿代谢受损,正常肝细胞代谢速度较快,进而在肝脏反映出不同效果,在肝脏疾病诊治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肿瘤定位更精准

由于肝癌细胞对吲哚菁绿(ICG)代谢情况受损,因此通过荧光显影技术,病变细胞能够清晰呈现。这一特性不仅实现了肿瘤的精准定位,更使肿瘤边界清晰可见,帮助医生快速识别安全手术切缘,精准规划切除范围,在确保肿瘤完整切除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健康肝组织。同时,避免误伤周围重要血管,显著提高了手术安全性,改善了患者的短期疗效和长期预后。

“隐匿”病灶无处遁形

肝癌患者多合并肝硬化背景,而腹腔镜手术因缺乏触觉反馈,致使术者在微创条件下难以识别隐匿性病灶。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影技术通过术前静脉注射造影剂,可精准定位3毫米的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该技术有效弥补了腹腔镜肝胆手术中触觉反馈缺失的固有缺陷,为微创精准外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荧光显影技术,可精确显示肝内隐匿病灶

三维导航助力精准医疗

CT磁共振科的支持下,肝胆外科将荧光显影技术与肝脏三维重建技术相结合,构建了一套从术前到术中的精准导航系统,让医生告别了术前依靠二维影像制定手术计划的时代。

患者肝右后叶肝癌,根据三维重建精准阻断右后肝蒂,获得缺血线后进行荧光反染,显示肝脏切面的荧光和非荧光界面,助力解剖性肝右后区切除。

三维重建技术直观呈现肝段划分及血管、胆管解剖关系,而荧光显影技术则通过肝段染色,全程显露段间静脉,有助于识别肝内肝段间的界限,使肝胆外科医师可以全程实时观察肝脏切面变化,及时作出调整,优化手术方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解剖性精准治疗。此外,吲哚菁绿(ICG)经胆道排泄的特性使术中胆管结构呈现清晰绿色荧光,大幅提升胆总管辨识度,有效降低腹腔镜手术中胆管损伤风险,为复杂肝胆手术安全性再添保障,显著降低了胆管损伤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进一步提升了手术安全性。

此次技术突破是我院多学科协作(MDT)模式下临床转化的重要成果,标志着肝胆外科手术进入“精准可视化”新阶段。未来,医院将依托多学科协同机制推动更多前沿技术落地,通过优化诊疗流程、创新技术发展,为更多患者提供更精准、更高效、更具温度的优质医疗服务。

肝胆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