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院区手术室以打造“学习型”科室为目标,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科室软实力,持续开展新项目、新技术学习。多年来,东院区手术室一直保持晨会授课的传统,定期对最新文献进行研读,紧跟专业方向,了解行业动态,学习业务知识,促进科研能力提高。科室还通过开展学术会议及专科班,传授隔离技术方案,交流手术配合方法,实现科室整体素质提升。
理论联系实际提升专业水平
今年年初,国产手术机器人操作系统在东院区手术室正式装机。护士长李淑军采用自愿报名加遴选的方法,选出由吴焘、王佳佳、常冬青、李闯等9名骨干护士组成机器人手术配合小组,先后赴上海、长沙、太原等地进行理论和实操学习。他们均以优异成绩考取机器人手术配合证书。
学成归来后,小组成员结合科室实际,通过与厂家和供应室反复沟通,整理出关于器械灭菌、设备摆放、联机配合、突发情况处理等一系列方案。他们还不断进行配合方案的试行和改进,强化各级沟通,完善相关细节。目前已总结出各类手术配合常规,并顺利配合外三科、肝胆外科、外二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妇科等相关外科手术团队完成机器人手术110余例,为各专业手术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切实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医院各手术团队的高度认可。
紧跟外科脚步 助力精准医疗
东院肝胆外科在彭利副院长带领和指导下,张萌主任团队严抓手术质量,高标准进行精准治疗,先后开展多例荧光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手术。
东院手术室护士严格根据手术实际情况,不断提升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水平,为手术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术中根据情况及时、精准推注药物,并准确、快速切换腹腔镜工作模式,通过调整荧光镜光照亮度和模式,助力术者对病灶进行精确定位和切缘界定,实现精准微创治疗,最大限度避免组织损伤和出血,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执行快速康复突显人文关怀
近日,一台胃底肿物的90岁高龄患者手术由赵群副院长主刀,仅耗时1小时20分钟,成功完成机器人下保留贲门功能的胃底肿物及部分胃壁切除术。
为缩短手术时长,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室器械护士提早刷手上台,有条不紊,训练有素,与巡回护士配合默契,以最快速度完成机器人准备和联机工作,加快手术节奏。同时细心呵护患者,由细节入手,向全程出发,严格执行快速康复措施,保证患者安全舒适。该手术创伤小,为老人最大限度实现了功能保护,术后患者恢复顺利。“你们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非常感谢”,家属感动地说道。
整理配合方案 助力高精尖手术
在乳腺外科专家耿翠芝副院长和回天力副主任医师团队及手术室、麻醉科的共同努力下,先后为多例乳腺癌患者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再造术,不仅使患者彻底根除了肿瘤,而且塑造了美丽的外形,达到了预期效果。此术式属于乳腺外科的高精尖手术,为目前乳腺癌根治乳房再造手术之最,反映了我院乳腺外科的综合实力。
为更好地完成手术配合,手术室成员通过课件讲解、文献浏览、医护交流等渠道深入学习手术相关内容,结合科室实际情况,攻克配合难点,完成流程突破,整理出一套贯穿术前、术中和术后流程的手术配合方案,涉及到消毒铺单、设备整合、器械预分、精细配合、微小器械清点、体位安置等多个方向,有助于手术进展流畅,保证患者安全,得到了乳腺外科专家的称赞。
助力手术吻合 提高手术质量
同期,胸外科温士旺主任医师团队在田子强副院长指导下,成功为一名右肺上叶癌并侵及上叶支气管开口以及奇静脉的中年男性实施荧光显影单孔胸腔镜下肺支气管袖状切除手术。
为了挽救这个家里的“顶梁柱”,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的肺部功能,同时达到肿瘤根治效果,手术室护士通过提前准备和制作腔镜下气管缝合物品,助力吻合,认真做好隔离,用优质的护理技术提高手术质量。
东院区手术室团队是一支年轻且充满活力的队伍,大家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充分发挥“平台、枢纽”作用,以精湛的技术、精心的呵护,为每一台的手术的顺利进行、为每一名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我们的工作凝聚着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信任,时刻准备迎难而上,奋勇搏击。”
文/王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