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某某女 68岁河北省石家庄市某单位职工
初诊:2013年11月14日。
主诉:外阴癌术后,阴部肿痛4月余,伴咳痰、口苦、少寐。
现病史:患者于就诊前4个月,因外阴肿物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某军医院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鳞癌II级,侵及浅肌层,可见脉管内瘤栓,术后即有外阴肿痛,近来咳痰、口苦、失眠而求诊于中医。
证候:外阴部肿痛,坐位时不舒,咳嗽多痰,口苦,少寐,脉弦舌红苔黄。
辨证分析:毒热内结,血行不畅,痰热内蕴,肺失宣降,心神被扰。
治则:涤痰、清热、行血、解毒。
处方:温胆汤合四逆散化裁。
清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30克,生甘草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石菖蒲10克,郁金10克,合欢皮10克,柴胡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公英15克,薏仁30克,土茯苓15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每周服6剂。
患者为癌症术后,阴部既肿且痛,乃毒热内蕴,血行不畅,而近来咳嗽多痰,口苦少寐,舌红苔黄,又系痰热内蕴、肺失宣降、心神被扰之征,二组证候相较,从标本缓急角度分析,后者为标,故先以涤痰清热为主,兼宣肺清心宁神,处以温胆汤加菖蒲郁金治之。方中柴胡、枳实、芍药、生甘草乃四逆散,意在以柴胡理气解郁,枳实行气泄热,芍药“疎洩经络之血脉”(张令韶语),甘草调中,且芍药配甘草缓急止痛,再者选此方乃考虑到其对“痰”“热”的作用,本病例用此乃针对患者阴部肿痛之“痰”“热”交织之征。
2013年12月20日复诊:咳嗽多痰、口苦好转,少寐改善,2013年12月13日复查MRI:左侧腹股沟数个小结节,外阴组织增厚、水肿,界限不清。
证候:外阴部肿痛,伴左下肢肿痛,睡眠欠佳,脉弦舌红苔薄黄。
辨证分析:痰热得清,心神稍安,仍有毒热内结,血行不畅。
治则:以原法加强活血通经。
原方加土鳖虫10克,地龙10克,远志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每周服6剂。
2014年3月10日复诊:
证候:外阴肿痛、左下肢肿痛均减轻,脉滑舌红苔薄黄。
盆腔MRI平扫:外阴组织增厚、水肿,界限不清,右侧臀部软组织水肿,左侧腹股沟数个小结节影,考虑转移瘤,子宫及附件术后改变,与2013年12月13日MRI比较,右臀部软组织水肿有所吸收。
辨证分析:痰热瘀毒互结。
以活血通经、解毒清热治之,外阴肿痛、左下肢肿痛虽减轻而未愈,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仍为痰、热、瘀、毒互结。
治则:原法合以软坚散结、祛湿消肿。
处方:当归芍药散、四逆散合二妙丸化裁。
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茯苓30克,泽泻10克,白术10克,薏仁30克,柴胡10克,枳实10克,郁金10克,土鳖虫10克,丹参10克,地龙10克,浙贝10克,生牡蛎30克,苍术10克,黄柏10克,生甘草10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每周服6剂。
方用四逆散,意如前述,合以当归芍药散,则源于对此方的心悟,《金匮要略》云:“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可见当归芍药散在妇科应用范围之广。患者用该方乃取其行气消胀、活血定痛、去血水之滞。方用二妙丸以燥湿清热解毒,土鳖虫、丹参、地龙活血通络,浙贝、生牡蛎化痰凝而软坚结,郁金行气活血,薏仁利湿消肿。
2014年4月5日复诊:阴部肿痛及下肢肿痛均减轻,脉滑舌红苔白。
仍以2014年3月10日方加僵蚕10克,全蝎6克以散结化痰通络,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每周服6剂。
2014年6月20日复诊:证候:除稍有左下肢肿胀(已无疼痛)外,余证不著,脉滑舌红苔薄黄。
2014年6月17日复查MRI:耻骨联合部及会阴部皮肤软组织轻度水肿,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显示,盆腔内未见异常结节。
以上法治疗,效果明显,仍以原方巩固治疗。